序和引言

从技术层面上讲,向不适合的人提及防御,或者在不恰当的时刻提及防御,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当然前提是你能发现防御,毕竟防御通常是潜意识的。在治疗中进行相关干预可能也很具挑战性。

引言

“防御”这个术语指的是心灵将感受关闭到意识之外的方式[1]

当人们对自身病理性防御机制和感受有了恰当的洞察,他们就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其非理性行为、症状以及态度的意义和根源。认识到这些常常可以缓解痛苦的精神病学症状(如抑郁和恐惧),从而促进人们过上更健康的生活。

情绪可能是令人愉悦的,也可能是让人糟心的。通常,是那些不愉快的情绪给人带来烦恼,有进一步让他们去使用适应不良的防御。具体而言,不愉快的感受被定义为包含两个组成部分

一个令人不悦的感觉加上一个想法——某件糟糕的事情就要发生了(“焦虑”)或某件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抑郁行情绪”)(C. Brenner,1982a)

这样,我们可以扩展防御的定义:

作为通常准则,防御是这样的心智操作,它从意识中剔除掉不愉快情绪中的某些组成部分——亦或是想法、抑或是感觉、亦或是两者同时排除出意识。

当你治疗病人时,最好是能先熟悉常见的防御机制,这样你首先就可以识别它们。之后,你需要决定是向病人解释他们有问题的防御如何运作——即动力性治疗(见第五章),还是建议他们使用新的防御——即支持性治疗(见第七章)。同时也有必要了解都有什么可能会促发防御性活动。


  1. 【原注】在第一章中,读者将会看到,防御可以将其他心智功能关闭到意识之外(如自我弱点,愿望或其他防御手段),或者也可以被用来发展心理机构(如自体意识和超我)。但更容易、也更实际的方式就是将防御主要看做是同来抵挡各类情绪,因为基于洞察的治疗工作正是从这个角度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