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s notes

心理治疗知识库和个人博客

摘自《变形记》卷三 351-510
[古罗马]奥维德 著
杨周翰

那耳喀索斯[1]现在已是三五加一[2]的年龄,介乎童子与成人之间,许多青年和姑娘都爱慕他,他虽然风度翩翩,但是非常傲慢执拗,任何青年或姑娘都不能打动他的心。一次他正在追鹿入网,有一个爱说话的仙女,喜欢搭话的厄科[3],看见了他。厄科的脾气是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她也一定要说,别人不说,她又绝不先开口。

厄科这时候还具备人形,还不仅仅是一道声音。当时她虽然爱说话,但是她当时说话的方式和现在也没什么不同——无非是听了别人一席话,她来重复后面几个字而已。这是朱诺干的事,因为她时常到山边去侦察丈夫是否和一些仙女在鬼混,而厄科就故意缠住她,和她说一大串的话,结果让仙女们都逃跑了。朱诺看穿了这点之后,便对厄科说:“你那条舌头把我骗得好苦,我一定不让它再长篇大套地说话,我也不让你声音拖长。”结果,果然灵验。不过她听了别人的话以后,究竟还能重复最后几个字,把她听到的话照样奉还。

她看见那耳喀索斯在田野里徘徊之后,爱情的火不觉在她心中燃起,就偷偷地跟在他后面。她愈是跟着他,愈离他近,她心中的火焰烧得便愈炽热,就像涂抹了易燃的硫磺的火把一样,一靠近火便燃着了,她这时真想接近他,向他倾吐软语和甜言!但是她天生不会先开口,本性给了她一种限制。但是在天性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她是准备带等他先说话,然后再用自己的话回答的。也是机会凑巧,这位青年和他的猎友正好走散了,因此他便喊道:“这儿可有人?”厄科回答说:“有人!”他吃了一惊,向四面看看,又大声喊道:“来呀!”她也喊道:“来呀!”他向后面看看,看不见有人来,便又喊道:“你为什么躲着我?”他听到那边也用同样的话回答。他立定脚步,回答的声音使他迷惑,他又喊道:“到这儿来,我们见见面吧。”没有比回答这句话更使厄科高兴的了,她也喊道:“我们见见面吧。”为了言行一致,她就从树林中走出来,想要用臂膊拥抱她千思万想的人。然而他飞也似的逃跑了,一面跑一面说:“不要用手拥抱我!我宁可死,不愿让你占有我。”她只回答了一句:“你占有我!”她遭到拒绝之后,就躲进树林,把羞愧的脸藏在绿叶丛中,从此独自一个生活在山洞里。但是,她的情丝未断,尽管遭到弃绝,感觉悲伤,然而情意倒反而深厚起来了。她辗转不寐,以致形容消瘦,皮肉枯槁,皱纹累累,身体中的滋润全部化入太空,只剩下声音和骨骼,最后只剩下了声音,据说她的骨头化为顽石了。她藏身在林木之中,山坡上再也看不到她的踪影。但是人人得闻其声,因为她一身只剩下了声音。[4]

那耳喀索斯就这样以儿戏的态度对待她。他还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水上或山边的其他仙女;甚至这样对待男同伴。最后,有一个受他侮慢的青年,举手向天祷告说:“我愿他只爱自己,永远享受不到他所爱的东西!”涅墨西斯[5]听见他这合情合理的祷告。

附近有一片澄澈的池塘,池水晶莹,像白银一般,牧羊人或山边吃草的羊群牛群从来不到这里来,水平如镜,从来没有鸟兽落叶把它弄皱。池边长满青草,受到池水的滋润。池边也长了一片丛林,遮住烈日。那耳喀索斯打猎疲倦了,或天气太热了,总到这里来休息,他爱这地方的幽美,爱这一池清水。正当他俯首饮水满足口渴的欲望的时候,心中又滋长出另一种欲望,他在水里看见一个美男子的形象,立刻对他发生爱慕之情。他爱上了这个无体的空形,把一个影子当做了实体。他望着自己赞慕不已。他就这样目不转睛、丝毫不动地谛视着影子,就像用帕洛斯的大理石雕刻的人像一样。他匍匐在地上,注视着影子的眼睛,就像是照耀的双星;影子的头发配得上和酒神、日神媲美;影子的两颊是那样光泽,颈项像是象牙制成的,脸面更是光彩夺目,雪白之中透出红晕。总之,他自己的一切值得赞赏的特点,他都赞赏。不知不觉之中,他对自己发生了向往;他赞不绝口,但实际他所赞美的正是他自己;他一面追求,同时又被追求。他燃起爱情,又被爱情焚烧。不知多少次他想去吻池中的幻影。多少次他伸手到水里想去拥抱他所见的人儿,但是他想要拥抱自己的企图没有成功。他不知道他所看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但是他看见的东西,他却如饥似渴地追求着。水中幻象实际在愚弄他,他却被它迷惑住。愚蠢的青年,一个瞬息即逝的幻象,你也想去捕捉么?你所追求的东西并不存在;你只须离开此地,你热爱的对象就消失了。你所见到的只是形体的映影,它本身不是什么实体,它随你而来,随你而止,随你而去——只要你肯去。

他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一直呆在池边,匍匐在绿荫草地上,一双眼睛死盯住池中假象,老也看不够,而丧生之祸,也正是这双眼睛惹出来的。他略略坐起,两手伸向周围的林木喊道:“树林啊,有谁曾像我这样苦恋过呢?你见过许多情侣到你林中来过,你应当知道。你活了几百岁,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你可记得有人像我这样痛苦么?我爱一个人,我也看得见他,但是我所爱的,我看得见的,却得不到。爱这件东西真是令人迷惘。我最感难受的是我们之间既非远隔重洋,又非道途修阻,既无山岭又无紧闭的城关。我们之间只隔着薄薄一层池水。他本人也想我去拥抱他,因为每当我把嘴伸向澄澈的池水,他也抬起头想把口向我伸来。我以为我必然会接触到他,因为我们真是心心相印,当中几乎没有隔阂。不管你是谁,请你出来吧!独一无二的青年,你为什么躲避我?当我几乎摸着你的时候,你逃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我想我的相貌,我的年龄,不致使你退避吧!很多仙子还爱过我呢。你对我的态度很友好,使我抱有希望,因为只要我一向你伸手,你也向我伸手,我笑,你也向我笑,我哭的时候,我也看见你眼中流泪。我想你点头,你也点头回答,我看见你那美好的嘴唇时启时闭,我猜想你是在和我答话,虽然我听不见你说什么。啊,原来他就是我呀!我明白了,原来他就是我的影子。我爱的是我自己,我自己引起爱情,自己折磨自己。我该怎么办呢?我还是站在主动方面呢,还是被动方面呢?但是我又何必主动求爱?我追求的东西,我已有了;但是愈有愈感缺乏。我若能和我自己的躯体分开多好啊!这话说起来很不像情人应该说的话,但是我真愿我所爱的不在眼前。我现在痛苦得都没有力气了;我活不长久了,正在青春年少,眼看就要绝命,死不足惧,死后就没有烦恼了。我愿我爱的人多活些日子,但是我们两人原是同心同意,必然会同死的。”

他说完这番话之后,悲痛万分,又回首望着影子。眼泪击破了池水的平静,在波纹中影子又变得模糊了。他看见影子消逝,他喊道:“你跑到什么地方去呢?你这狠心的人,我求你不要走,不要离开爱你的人。我虽然摸不着你,至少让我能看得见你,使我不幸的爱情有所寄托。”他一面悲伤,一面把长袍的上端扯开,用苍白的手捶击自己的胸膛,胸膛上微微泛出一层红色,就像苹果有时候半白半红那样,又像没有成熟的累累葡萄透出的浅紫颜色,一会儿池水平息,他看见了泛红的胸膛,他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就像黄蜡在温火前熔化那样,又像银霜在暖日下消逝那样,他受不了爱情的火焰的折磨,慢慢地要耗尽了。白中透红的颜色褪落了,精力消损了,怡人心目的风采也消失殆尽,甚至连厄科所热恋的躯体也都保存不多了。厄科看见他这模样,虽然心里还没有忘记前恨,但是很怜惜他。每当这可怜的青年叹息说:“咳!”她也回答说:“咳!”每当他捶打胸膛的时候,她也发出同样的痛苦的声音。他望着熟识的池水,说出最后一句话:“咳,青年,我的爱情落空了!”他的话又在这地方引起了回声。他说声“再见”,厄科也说:“再见”。他把疲倦的头沉在青草地上,死亡把欣赏过自己主人风姿的眼睛合上了。他到了地府以后,还是不住地在斯堤克斯河水中照看自己的影子。他的姐妹们——奈阿斯——捶胸哀恸,剃掉头发,为他们的兄弟志哀。德律阿德斯[6]也悲痛不已,厄科重复着她们的哭声,她们替他准备好火葬的柴堆、劈好的火把和灵床,但是到处找不到他的尸体。她们没有找着尸首,却找到了一朵花,花心是黄的,周围有白色的花瓣。


  1. 那耳喀索斯(Narcissus),希腊文原意麻木、麻醉。他拒绝厄科的爱,陶醉于自己的美,变为同名的花,“水仙花”。 ↩︎

  2. 即十六岁。 ↩︎

  3. 厄科(Echo),意云回声。 ↩︎

  4. 参看《爱丽丝漫游奇境》。 ↩︎

  5. 涅墨西斯(Nemesis),希腊神话中复仇女神。代表神的正义的愤怒,对傲慢僭越的人施惩罚。 ↩︎

  6. 德律阿德斯(Dryades),林中女仙。 ↩︎

文本摘自《The worst habits for your brain》,翻译参考《四个对你大脑影响最大的坏习惯,你有哪个?》

久坐不动

2018年发表在《PLOS One》上的一个研究发现,久坐与大脑中对记忆至关重要的部分发生变化有关。研究人员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了45岁至75岁人群的内侧颞叶(MTL),这是一个产生新记忆的大脑区域。然后,他们将扫描结果与人们每天坐着的平均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坐的时间最长的人的内侧颞叶区域更薄。研究人员认为,MTL变薄可能是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的前兆。

建议:

每次坐15到30分钟后就动一动,在屋子里走一走,对着厨房的柜台做俯卧撑,做几个深蹲或仰卧起坐,或者在附近快步走一走。

缺乏社交

孤独与抑郁和阿尔茨海默症的高风险有关,并可能加速认知能力的下降。2021年7月发表在《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Series B》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社交活动较少的人大脑灰质(处理信息的外层)损失较多。

建议:

找两三个你能够分享任何事情的人,组成你的社交圈子。经常性的发消息、打电话或者每个星期组织下活动。如果想要有意义的、精神上的交流,就选择那些和你相互在乎的人吧。

睡眠不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没有得到建议的七到八小时睡眠。2018年12月出版的《Sleep》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每晚睡眠少于7小时时,他们的记忆力、推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能力会下降。

建议:

与其想着多睡一会儿,不如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睡觉。比平时提前一个小时上床,会帮助你减少熬夜,让你的大脑和身体得到充足的睡眠。如果你醒了,就给你的大脑放松一下。尝试阅读,但是不要观看电视或者电脑这些刺激性的东西。就算醒的早了,你也能有多余的时间来弥补。

长期压力

长期的压力会杀死脑细胞,使负责记忆和学习的前额皮质萎缩。老年人的一个主要压力诱因是对任何事情都采取“my-way-or-highway(不听我的就滚蛋)”的态度。这种期望值过高的心态会引发负面反应,一旦事与愿违,压力水平就会升高。

建议:

你需要灵活应对你的反应。当你感觉到自己即将心烦意乱时,做一些深呼吸,提醒自己,你并不总是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接受其他方法可能也不错。同时,反复对自己说“我现在很好”,让自己平静下来。顺服自我可以在压力失控之前将它扼杀在摇篮里。

本文整理自《每天半小时,让大脑变得更聪明》

记忆力:序列回顾法

“n-back”测试: 你面前有一块屏幕,屏幕上会不断随机出现1-9的数字。你要做的是,看当前的数字,把它跟“倒推n个数字”做比较。如果一致,按是;如果不一致,按否。

简单来说就是:当你摄入信息——比如读了一些文章、看了一些视频之后,间隔一段时间,试着让自己按照顺序去把它们列举和回忆起来通过这个方法,来锻炼和强化自己的记忆力。

使用时需要特别留意的三个重点

  1. 需要间隔一段时间。
  2. 不要急着去看答案。
  3. 最好按照顺序回忆。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大脑构建良好的线索,方便将更多的场景信息纳入其中,另一方面也能潜移默化地刺激大脑:在接受信息时,更有序、更持久地将信息保留在脑海中——这才能更好地起到我们想刺激记忆力的作用。

理解力: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简而言之,当你学习到一个知识点之后,试着把它讲出来,通过讲述的过程来强化自己对它的理解,使得它能够更好地被你所吸收和内化。

当我学习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我会在内心想象有一个听众,他对这个知识点没有任何相关基础,而我需要把这个知识点彻底地、完整地讲给他,让他听懂。

  1. 是什么: 这个知识点的核心是什么?它跟其他相似知识点的相同点和差异在哪里? 为了让“对方”更容易明白,我会想办法找到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把这个知识点套上去;如果找不到,就像一个类比出来,尽可能把这个知识点讲清楚,让对方大致知道它是一个什么东西。
  2. 为什么: 这个知识点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它有什么相关的背景需要了解?我会把这个知识点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和框架里面去讲,可能包括:它是一个什么整体的一部分,它跟其他什么知识点是可以联系起来的,它用了什么原理和机制,有些什么其他原理可以来解释和支撑它,诸如此类。
  3. 怎么做: 这个知识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结论?我们可以如何把它用到实践中?前面两步可能都偏向于细节,那么这一步,我会尽量拔高层次,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提炼总结,争取用几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它,给它一个简明扼要的结论,或者若干个可以明确记住和应用的要点,等等。

更进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发现自己遇到了障碍,有些内容无法很好地“讲出来”,那就是一个极好的学习契机:你不妨以这些障碍和问题为出发点,去针对性地做主题阅读和学习,争取把它们弄通弄透。让自己对它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当下的文本,而成为综合了更多信息渠道和来源的一个“主题”。

表达力:结构思考法

许多人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同意或不同意某个观点,内心有一些想法想要表达,但话到嘴边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又或者,能勉强讲出来,但讲出来的内容缺乏条理和逻辑,别说说服别人了,连自己也无法说服。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去锻炼和强化信息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能够立刻将信息组织和调用起来,不会落入“说不出理由”的窘境。

一个有效的锻炼方式,就是结构化思维。

  1. 当我看到一个观点时,我会先问自己,我是支持它还是不支持它?如果不支持,或者我觉得这个观点不够全面、有更好的表达方式,我会要求自己先用一句话概括我的观点,把它简明扼要地讲清楚。
  2. 然后,我会问自己:我用来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是什么?至少需要说出2-3个理由。这些理由必须是彼此独立的,不交叉,不重叠。
  3. 进一步,针对每个理由,我有没有有效的论据能够证明它?最好能够列举出来,每个理由找到1-2项论据即可。

什么样的论据呢?可以是较为权威和可靠的数据,可以是经过验证和实验的研究报告,也可以是有权威出处(比如教材和专业书籍)的理由和原理。务必要避免“我看到的”“我身边的”“我直觉感受到的”……这些没有什么意义。

大多数时候,这些论据是没办法立刻想到、脱口而出的,那么我就会把这个观点和理由记下来,等有空的时候对它去进行针对性的搜索和拓展,看看能否找到支撑我和反对我的论据,把它们记下来。

下一次,当我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这个观点-理由-论据所构成的论证,就会成为我的一个强有力的素材,可以帮助我快速地对它给出一个判断和观点。它就相当于我脑海中的一个 “思维模块”

注意力:感官沉浸法

许多人都有容易走神和分心的毛病。尤其是在阅读学习和工作的时候,总是时不时走神,等到发现时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不但容易浪费时间,也经常打断自己的专注状态。

“感官沉浸法”:挑一个比较不忙的时刻出门,走到户外,找一个不容易打扰别人和被打扰的地方,静静地待10-20分钟。试着把注意力集中在感官上,仔细地去感受自己看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自己沉浸在这种安静的氛围里,尽量不要多想。

试着在脑海中轻柔地为你的注意力“松绑”,想象让大脑平静下来,自下而上地去接受环境中的信息,不用急着去分析思考评判,把这些功能暂且屏蔽掉,单纯地去接受和感受。

整理力:睡前引导法

睡眠其实是一个整理信息的过程。当我们睡着之后,大脑其实会不断地回放那些它觉得重要的信息,并对今天建立的神经连接进行修剪。重要的留下来,不重要的,就修剪掉。

大脑如何判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呢?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我们是否会去“回顾”它。你回顾得越多的信息,大脑会倾向于认为它是重要的,更容易把它妥善地保存下来。

所以,睡前在脑海里“过一遍”今天经历的有价值的事情,其实就是一个主动去调解权重的过程:把那些你希望大脑记住的信息,通过主动的回顾,增加它的权重,让大脑不容易把它修剪掉。

很重要的一点: 睡前切勿反复地去回想,反刍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因为你的回想和反刍本身,其实就是在告诉大脑“这些事情很重要,请你帮我记住”——这就完全弄巧成拙了。它会导向一个恶性循环:你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不由自主地去回想→你的回想让大脑以为它很重要→大脑帮你把它更好地记住→让你更容易在不经意时回想起来……

因此,尽量在睡前有意识地引导大脑,去回顾一些正面的、积极的有意义的信息,告诉大脑:我这一天过得很棒,请你帮我把它记住。

本文整理自:《吸引力法则,真的能让你“心想事成”吗?》

什么是吸引力法则?

吸引力法则:它指的是当一个人把思想或者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领域时,那么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物事物都会被吸引过来。

简单来说,它的核心意思就是关注什么就吸引什么,这些被你关注的事物会占据你生活的大部分。(积极向上和正面的,或者消极的)

理性看待吸引力法则

  1. 吸引力法则的某些表述和解释可能与现有的科学观念相冲突,且在实践中可能难以验证和量化,难以进行客观的科学验证。(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对立。)
  2. 积极幻想有时候会欺骗大脑,让大脑以为想象中的情景已经真实发生了,从而导致行动力降低。它虽然能带来短期的愉悦,但是长期来看反而会增加消沉的程度。
  3. 吸引力法则被过度商业化和功利化。(很多广告中,暗示只要消费者坚信某个产品或服务,就能实现他们的愿望,这种营销手段虽然短期内能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中。)
  4. 吸引力法则可能被一些人误解或滥用。(例如,有些人可能认为只要心中所想,就能轻易实现目标,忽视了实际行动和努力的重要性,这种滥用可能导致失望和挫败感。)

如何利用好吸引力法则?

  1. 保持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是吸引正面结果的基础。当你保持乐观、自信时,你的思想和行动都会更加积极,从而更容易吸引到积极的能量和机会。)
  2. 找到切实可行的商标。(制定目标时要贴合你的实际情况明确的目标能够为你的行动提供方向,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并激发你的潜能。)
  3. 拆分目标
  4. 严格执行并定期复盘。(其实我们每个人今天的生活都是无数个昨天形成的必然结果,今天的生活状态也会在无形中成就明天的必然结果。)

总结

吸引力法则与其说是一种宇宙法则,不如说是一个鞭策自己前进的理念。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将其视为唯一的成功法则。而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助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