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s notes

心理治疗知识库和个人博客

“Fake it 'till you become it”

本文整理自《Amy Cuddy:肢体语言塑造你自己》《一招养成高能量体质,学生党和打工人建议多试试!》

什么是最佳状态和高能量姿势?

哈佛商学院教授社会心理学家埃米·卡迪(Amy Cuddy):最佳状态就是“当你所有的感受同时反应同一种感觉”,也就是情绪、思维、身体、面部表情、行为都体现出和谐一致的同步状态。

做什么动作和个人情绪有直接的关联,同时,改变姿势也能改变内分泌和脑神经的状态。

开放性的动作(比如双手叉腰,收紧小腹或者微微抬起下巴等)可以增强我们的个人权力感,哪怕只是持续做2分钟,都可以让我们感谢自信。我们的身体告诉自己,我们有主动权,我们可以主导情绪,并在高压的环境中胜出。

决定我们是否能展现最佳状态的是一种叫作“高能量姿势”的身体语言。 高能量姿势不仅能增强我们的心智,它也能使我们的身体得以扩张。扩张性的开放性的肢体语言跟高能量紧密相连。不仅是肢体语言,我们所有的表情、眼神、手势、声音等非口语语言都能展示主导性即高能量。

怎样实现“高能量”?

在进入重大的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之前,可以使用扩展性姿势暗示自己。同时,你在优化自己的大脑,以一种处于存在的状态进入有挑战性的环境中。

  •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早上就要用高能量姿势为新的一天做好准备。起床后练习几分钟你最喜欢的姿势。
  • 如果你能在公共场所找到私人空间,就充分利用它,比如在电梯里、洗手间、楼梯井等地方摆姿势。如果你不能用身体摆姿势,就用大脑来做。想象自己正在摆出最有力量、扩展程度最大的姿势。在大脑中把自己想象成超人。
  • 如果你即将步入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比如面试,如果除了坐着别无选择,不要在等候的时间里低头摆弄手机,最好要站起来走一走,或者手臂放到椅子后面,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个姿势会迫使你打开双肩,挺起胸膛。

关于肢体语言的注意点

在进入有挑战性的环境之前摆出高能量姿势非常重要,而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保持不太强势但仍然有力挺拔的开放性姿势也同样重要

  • 使用扩展性姿势让人感到强大、温暖。比如,伸出双臂、张开双手表示欢迎和信任。在你与人互动的过程中,坐直或者站直,向后打开双肩,挺起胸膛。
  • 抬起下巴,但是不要抬得过高,以免让人感觉你看不起人。缓慢地做深呼吸——正确的呼吸方式对我们集中精力非常重要(在双肩无力下垂胸部下沉的状态下,很难做到集中精力)。

如何避免低能量姿态呢

  • 当你长时间坐着或者站立的时候,保持双脚着地(不要用一只脚盖住另一只脚的脚踝)。你会感到非常坚实而稳固,即使有人轻轻推你或者不小心撞到你,你也不会失去平衡。同时也要避免“企鹅臂”姿势。当人们感到焦虑和弱势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压抑上臂(从腋下到肘部),只用手臂的下半部做手势。这是另一种收敛性姿势,他会让我们感觉尴尬和焦虑。
  • 在一些交流中(比如作报告、演讲、和老师交谈和回应批评意见等),当感觉心神不定,注意力分散时,我们会担心占用他人太多时间而希望尽快结束谈话,这让我们看起来似乎急于逃跑;同时,我们会害怕对话中出现停顿沉默,实际上合理的停顿会给对话带来一个缓冲;同时尝试一下放松喉部的肌肉,这样你的声调就会比平时低一些。
  • 如果你犯了一个小错误,不要慌张沮丧,这是所有人都难以避免的。如果你感觉自己已经开始沮丧,就要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把双肩向后打开,挺起胸膛,你马上就会感觉自己又充满活力了。时刻注意自己的姿势避免习惯性、无意识的低能量姿态,这非常重要。

一个小技巧:记得为自己设置姿势提醒,规划你的各种空间,使之适合你摆正确的姿势。例如把让你开心的人和物的照片高挂在墙上,这样可以吸引你舒展身体,向上看。

总结

我们不会总是面对同样的挑战,也无法预料让我们自己害怕的事情什么时候会发生。某些环境会触发我们的低能量肢体语言,因此我们需要高能量姿势来对抗这种低能量。

如果我们养成习惯,无论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还是在通常情况下,随时检查自己的姿势,我们都会受益无穷。

本文整理自《心理咨询中的“身体接触”违反伦理么?》

触摸与红线

触摸

通过触摸提供安慰是人类的本能,对治疗师来说,如此强大的本能力量可能是个挑战。有时候,来访可能想要一些语言之外的安慰,治疗师有时会根据他们的既往经验(或者他们与其他来访的经历)错误地提供了来访需要的安慰方式。虽然好的治疗师可能会犯错误,但他们也会从中吸取教训。一个好的治疗师不会一直做一些来访不想让他们做的事情。

红线

来访与治疗师进行适当的身体接触,有的时候能够得到安慰,但有的时候会演变成一场灾难。例如,有些人喜欢拥抱和握手,而另一些人则不行。但有些红线总是错的,当治疗师出现以下问题时,咨询就走上了歧途:

  1. 当你要求他停下来后,他却一直触摸你。
  2. 他意图与你发生亲密的身体接触发生性接触。

划定界限

你可以和你的治疗师划定清晰的界限,以决定是否允许身体接触、或者触摸的程度。不过,来访和治疗师之间的性接触永远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无论这是否是来访邀请或发起的。性接触彻底破坏了咨询关系,而且,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如果治疗师试图说服你与他们发生性关系,并且说,这是治愈性的,此时,你要做的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远离他,立即结束咨询。治疗师试图与你发生性关系,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可能对您造成重大伤害。这帮咨询师冒着失去执业资格的风险,将心理咨询行业普遍遵守的道德准则抛在脑后,头脑发昏、执迷不悟。

咨询关系中的身体接触有两个危险的信号

未经同意的身体接触

遵循伦理的治疗师不会继续做任何你要求他们停止的事情。好的治疗师不会预设任何事情。其他的咨询师可能不会先询问你的意见,但如果你告诉他们你不喜欢这样,让咨询师知道这会带来麻烦。大多数治疗师都会倾听、回应您立场,并改变他们的行为。因此,虽然主动触摸不一定是一个坏的兆头,但是,如果治疗师无视你告诉他们的话,并且在你说了——这让你感到不舒服——之后继续这样做,那绝对是一个危险信号。例如,一个好的治疗师可能会在拥抱你之前,提前考虑你是否同意他们这样做。但如果你告诉他们你不想要被拥抱,他们应该立即道歉并停止。

治疗师视图与来访发生性关系

第二个危险信号就是治疗师所做的不仅仅拥抱你、或者短暂的拍拍你的肩膀,而是有更多的要求——好的治疗师永远不会试图与来访发生性关系。

如果治疗师亲吻你或要求你坐在他们的腿上,他们已经违反了咨询伦理。如果他们要求你和他们做爱,或者约你在咨询室外见面,危险就已经出现了。此时,你千万不要再和这些索要性接触的治疗师见面,你还可以考虑向伦理委员会投诉(记得要保留证据)。与来访发生性关系的治疗师违反了其职业身份必须遵循的所有咨询伦理准则,他们可能会被禁止继续从业。

如果你迷恋你的治疗师,该怎么办?

如果你是那个希望和治疗师建立更亲密关系的人,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那个想和他们做爱的人呢?这样可以吗?

可以说,咨询中出现的这些念想和感受都是正常的,你也不应该为自己出现这些感受而感到羞愧或难过,但是,付诸行动、让这些事情发生几乎总是有害的。这是因为与治疗师发生性关系绝对不像幻想中那样好。

这往往是一场噩梦,当帮助自己的咨询师变成了自己的性对象之后,咨询关系就彻底变了。

本文整理自《游走在双重关系边缘的咨询师》

在咨询室内外的双重关系

治疗师试图让来访在咨询室外参与他们的个人、商业或社会项目,是违反伦理、不道德的。

原因: 双重关系会打破来访和咨询师之间的权力平衡,其结果就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剥削,在咨询室外与咨询师建交也会破坏为治疗服务的咨访关系。

因此,如果你的治疗师邀请你参加他的活动,或者用私人社交媒体向您发私信,就需要警惕了 。优秀的咨询师不会在咨询室外与来访交往, 比如,如果你在朋友聚会的时候碰巧遇上你的咨询师,他顶多和你打个招呼,因为你们是咨访关系,所有的语言沟通最好放在咨询框架中。同样,和咨询师在健身房、杂货店、读书俱乐部或酒吧等 公共场合相遇 ,通常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你们不会在非咨询关系中和您进行深度的互动与亲密的交流。

基本上,如果你和治疗师在治疗之外没有交集,而且你对他们了解不多,那就是一面绿旗。

不要奢望自己能够更多的了解你的咨询师

如果你对他们了解不多,那这就是好咨询师的标志。如果咨询师大张旗鼓的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且让你觉得这是他的主张、而不是你的咨询,那么他就是一个糟糕的咨询师。

优秀的咨询师愿意分享一些个人细节,但他们只有在认为这可能对你有帮助时才会这样做。 一些好的治疗师会分享一些自己的信息,这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例如,让你觉得你并不孤单;一些优秀的治疗师也会以闲聊来开始会议,以打破僵局。

因此,治疗师不应该太“健谈”。他们不应该向你讲述他的个人问题,也不应该占用你太多时间来谈论他们自己。 他们绝对不应该要求你和他们见面、喝茶,或打电话给你聊天。

你的治疗师不是你的朋友

想和咨询师成为朋友是很自然的感受——和咨询师交谈很舒服,因此你自然希望你能更频繁地这样做。但是,虽然这似乎有悖常理,但你不能和你的治疗师成为朋友。

  1. 这会让咨询师不再把你当成来访,以至于他们不再能客观地评估你们之间的资讯进展,而且还会剥夺治疗关系的特殊亲密感。
  2. 只有你和他不是朋友的时候,你才可以在咨询关系中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和他在一起。被咨访关系保护的你,会更好奇、更大胆、更脆弱,因此治疗创造了一个社会规范之外的安全空间。
  3. 你的治疗师 可以(也应该)关注你和你的需求、不带任何的评判,这是朋友关系无法做到的。 如果你和咨询师成为了朋友,就会剥夺你与他们相处的大部分价值。

治疗师与来访的利益冲突

优秀的治疗师会避免利益冲突。 他们不会试图从来访那里获得免费的或者打折的服务,也不会通过接受商品和服务以换取治疗来与来访进行易货交易。

遵循伦理的治疗师的收费标准也是清晰的。 如果他们开始涨价,他们会与您进行讨论。

他们也不应该强迫你做一些不道德的、触碰你的底线的事情。 例如,如果你的治疗师要求你撒谎或捏造一些事实,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危险。

“任何人都有变好的权利”

本文整理自《间歇性努力,持续性摆烂:如何摆脱“积极废人”的状态?》

“积极废人”从何而来?

  • 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

大家都喜欢努力的人,可是努力很累,所以假装努力,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这可以为自己带来心理安慰,同时获得别人的赞赏。

而“废人”不一定是指能力不足,也有可能是一种被动的“习得性无助”。

当一名“积极废人”,立flag、喊口号、贴标签……可以带来短暂的安全感(“积极”)。但焦虑不会自动消失,一睁眼就要面对一堆烂摊子的生活,也会令人相当绝望(“废人”)。

  • 一种平衡痛苦的策略
  1. 自我感动。(情感机制:自我感动-意识到自己在感动-上升到自我崇高-企图用这种崇高来打动、影响别人。)“觉得自己在努力”的体验,让人短暂地感到满足、愉悦、有成就感,并逐渐对此上瘾。
  2. 焦虑作祟。当一名“积极废人”,是短暂处理焦虑情绪的一种方式。但当人的一切努力,都源自摆脱焦虑,就不会有驾驭欲望的志气(《焦虑是头大象》),所以不要努力错了方向,避免过于专注感受自己在做的事多么富有意义,而不再为下个阶段而努力奋斗
  • 源自于恐惧改变

一些“积极废人”其实很有行动力,但这种状态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这源于我们过往遭受的创伤所带来的阴影,尚未从人格中淡去,我们必须花更多时间培养生活的秩序感、稳定性和安全感,来发展出更好的心理功能。于是,我们会热衷在一个有限的行动范围内,来获取“掌控感”,极其缓慢地成长。别人眼里的“废话”和“无用功”,或许已经是这些人认知范围内拼尽全力的结果。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懒、也不差,更不缺行动力,只是当下他们的内在不够稳定强大,还躲在安全区域,不敢冒险去改变。

怎样看待“积极废人”?

  • 从“废人”的“能人”,有时只差一个 “痛定思痛”的契机

外界强烈的刺激,常常会激发出一个人强烈的 “生本能”这是弗洛伊德提出的观点:“生本能”旨在联合所有元素,组成更大的单元,目标是更好地生存。 也就是说:一旦外界刺激某人产生强烈的“好好活下去”的愿望,再“废”的人都会全力以赴、脱胎换骨,爆发出惊人的意志力。

  • 从恐惧到勇敢,有时只缺“认清自己”这一突破口

自我认知越清晰,“生本能”越强烈,当改变的力量冲破“习得性无助”,人也就有了强大的行动力,去成为一个真正积极的人。

“积极废人”怎样做出改变?

  1. 降低对自己的期待,做到比昨天更进一步。 作为普通人,我们都有局限和缺点,把“渴望变成理想中完美无缺的人”作为行动目标,往往因为脱离现实而不能实现,内心会遭受很多挫败感。而降低标准,把“比昨天的自己更棒”作为行动目标,更能激发自信,获得更多行动力。
  2. 容纳超载的焦虑。 消除阻碍的方式,是用一个安全的容器来容纳焦虑,确保它保持稳定不过度泛滥。比如,练习写作、绘画,在纸上写下、画下自己眼前所见的一切,脑海中浮现的一切。把焦虑化作文字图画,就是在用想象力来容纳焦虑。或者,搭建深度关系,与积极、强大、坚定的人保持深度交流的频率。强大的人可以适度兼容你的焦虑,你与他/她之间安全的关系空间,能够安放一部分焦虑,同时,你也可以从别人的心路历程里得到启发,认清方向。
  3. 认清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试着把关注点从结果和目标,调整到过程中的点滴收获与喜悦。“两分钟原则”:先做两分钟想做的事,可以帮助我们体验当下。 比如,你的目标是看3小时的书——先拿出一本书翻阅两分钟,体验一下与文字产生共鸣的感受,你可能就会沉浸其中,不自觉地读完3小时的书。比起逼自己长时间保持专注,我们更需要通过增加过程中的积极体验,给自己动力,自觉自愿地延长专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