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词汇:S

施虐狂

指一种性倒错,于其中,满足与使他人蒙受苦痛或羞辱有关。

精神分析将施虐狂观念扩展超出性学家所描述之倒错,认为它尚包括许多较非典型的争相——特别是儿童期征象——并以它作为欲力生活之基本组成要素之一。

施虐狂/受虐狂,施虐-受虐狂

该用语不仅强调施虐与受虐两种倒错之间可能存在的对称性与互补性,同时也指称欲力生活之演化及其征象中一根本的对立偶。

在这个角度上,此一性学上用于表示这两种倒错组合形式的词汇,被精神分析引用(特别是发过的丹尼尔·拉嘉许[Daniel Lagache]),以便强调这两种位态在主体间冲突(主宰/屈服)以及人格结构中(自我惩罚)的相互关系。

原初场景

儿童观察所见或根据某些迹象所假设、幻想之双亲性交场景。它通常被儿童诠释为父亲的暴力行为。

原始场景

法语系精神分析师一般采用作为弗洛伊德所谓Urszene的译词。然而我们认为应将之译为:原初场景。

见:原初场景。

精神分裂

奥伊根·布洛伊勒(Eugen Bleuler)所创的词汇(1911年),用以表示一组精神病,其一致性已由克雷佩林(Kraepelin)所证实:他将它们归类于“早发性痴呆”,并区分其中三种已成为经典的形式;青春型(hebephrenique)、紧张型(catatonique)与妄想型(paranoide)。

布洛伊勒引进精神分裂(衍生自希腊文σχíξω“分裂、裂开”与ψρην“心神”)一词的目的,在于强调他所认为构成这些精神病之基本症状者:Spaltung(“解离”)。该词在精神医学以及精神分析已树立其权威,不论论者关于使精神分裂得以确保其特质者为何的见解如何分歧,以及由此产生对此疾病分类架构适用范围的异议。

临床上,精神分裂繁化为一些表现迥异的形式,人们从中通常可得出下列特征:思维、行为与情感性的不一致(古典词汇则称不协调、解离、崩解);与现实的疏离——伴随着退回自身——以及耽于幻想产物之内在生活的主导(自闭症);始终低度系统化而大致明显的妄想活动。最后,此疾病的慢性特征——以极多样的步调朝智力与情感的“恶化”演变,其结果通常为貌似痴呆的状态——对大多数精神医师而言,是据以诊断为精神分裂不可或缺的主要特征。

诱惑场景,诱惑理论

  1. 真是或幻想性场景,其中主体(一般而言为一儿童) 被动地受到他者(通常是成人)的示好或性操纵。
  2. 弗洛伊德于1895-96年间发展但随即舍弃的理论。此一理论认为,对真实诱惑场景的记忆是精神神经症病因中的决定因素。

罪恶感

用于精神分析时,该词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

它可以表示继主体认为应受谴责的一个行为之后所产生的情感状态,但主体所持的理由则可有不同程度的适当性(罪犯的内疚,或表面上荒谬的自责)。或者表示一种对于自身不值的模糊感觉,而与主体可能自责的某个明确行为无关。

此外,它被分析假设为无意识的动机系统,可说明失败行为、犯罪行为、与主体加诸自身的苦痛等。

就最后这个意义而言,需有所保留地使用感觉一词,因为主体在意识经验层面上可能并未感到有所罪责。

自卑感

对阿德勒(Adler)而言,指基于实际器质劣势而产生的感觉。在自卑情结中,个体力求大致完满地弥补其缺陷。阿德勒赋予此一机制非常广泛的病因重要性,以及所有疾病。

根据弗洛伊德的看法,自卑感并非特别与器质劣势有关。它不是一种最终的病因因素,而应被视为症状来理解诠释。

互补系列

弗洛伊德使用的词汇,用于说明神经症病因,并超越内源或外源因素二择一的限制:事实上,这些因素具有互补性质,当一者较弱时,另一者相对较强,以致可将一整组病例列于一个其中两类因素呈反比改变的量表上。只有在此系列的两端才可见到仅具一种因素。

在精神分析的经验与理论中,性不仅指称依赖于生殖装置运作之活动与快感,而且包括一系列自童年起即已出现的刺激与活动。这些刺激与活动取得一种快感——不可被化约为基本生理需求(呼吸、饥饿、排泄功能等)之纾解——并以组成物的方式存在于所谓正常形式之性爱中。

焦虑讯号

弗洛伊德在修正其焦虑理论时(1926年)所提出的词汇,用以指称,在面对危险的情况下,“自我”为避免被刺激汇流淹没时所启动的装置。焦虑讯号以减弱的形式复制了原先在创伤的情境下所实际体验的焦虑反应,它促使防御作用启动。

刺激和

弗洛伊德用以指称量之因素的词汇之一,其变化为经济论假设之对象。该词强调此元素的起因:外在与——特别是——内在的刺激(或欲力)。

欲力的来源

每种特定欲力特有之内在起源:或是刺激出现的场所(动情带、器官、装置),或是在此身体部位产生、且被视为是刺激之身体过程。

屏忆

兼具异常鲜明性以及内容明显无重要性等特征的儿童期记忆。其分析导向一些显著的儿童期经验与无意识幻想。一如症状,屏忆亦为被抑制元素与防御之间的妥协形成。

镜像阶段

据贾克·拉岗(Jacques Lacan)所述,指人类构成的一个时期,介于出生后十到十六个月之间(a):儿童仍处于无能、运动失调的状态,透过想象方式提前了对其身体统一性的领悟与控制。此种想象统一性的运作乃透过相似者影像——犹如一整体形式——的认同;它特别彰显与实现于儿童在镜中察觉到自身影像的具体经验中。

镜像阶段构成日后自我的模具与雏形。

生殖阶段(或组织)

心性发展之阶段,其特征为部分欲力在生殖带主导下的组织。该阶段包含由潜伏期所分隔的两个时期:阳具期(或儿童期生殖组织)以及于青春期形成之严格意义的生殖组织。

某些论者以生殖组织一词专指上述第二时期,而将阳具期归为前生殖组织。

力比多阶段

儿童的发展阶段,其特征为:力比多在某一动情带的主导下大致明显的组织,以及某种对象关系的主导。在精神分析中,人们尝试定义自我演化的各个阶段,由此赋予阶段观念一较宽泛的范围。

口唇阶段

力比多发展之第一阶段:此时性快感显著地联系于伴随进食而来的口腔与嘴唇刺激。营养摄取活动提供了亲和的意义,使对象关系得以借此展现并且组织;例如,对母亲的爱恋关系将由以下意义表现:吃与被吃。

亚伯拉罕(K.Abraham)建议依照以下两种不同活动来细分此一阶段:吸吮(早发口唇阶段);啃啮(口唇-施虐阶段)。

阳具阶段

继口唇、肛门等阶段之后的儿童期力比多组织阶段,其特征为各股部分欲力在生殖器官主导下统合,但青春期生殖组织则不再如此。在此阶段中的儿童,无论男女,只知道唯一生殖器官:雄性器官,性别的对立等于阳具/阉割的对立。阳具阶段对应于伊底帕斯情结的巅峰期与衰退;此时最显著的事阉割情结。

肛门-施虐阶段

指力比多发展之第二阶段。根据弗洛伊德,此阶段约处于二至四岁之间,其特征为在肛门动情带主导下之力比多组织:此时的对象关系充斥着与排便功能(排出/滞留)及粪便之象征价值有关的意义。在此阶段中,可以见到施虐-受虐狂随着肌肉控制的发展逐渐显示出来。

口唇-施虐阶段

根据亚伯拉罕(K.Abraham)所引进的次分,指口唇阶段的第二时期;其特征为牙齿与啃啮行为的出现。此时体内化具有摧毁对象的意义,此亦表示矛盾双重性开始在对象关系中运作。

力比多的郁积

弗洛伊德假设可能是神经症或精神病病发起因的经济过程:无法找到卸载管道的力比多累积在精神内的形成物上;如此累积的能量被用在症状的构成中。

下意识的或下意识

心理学词汇,用以表示:或微弱地有意识,或处于当下意识阀限之下,甚或不能进入当下意识之物。在弗洛伊德早期著作中,该词被作为“无意识”的同义词使用;但旋即被舍弃,因该词容易造成歧义。

升华

弗洛伊德假设的一种过程,用以说明一些表面与性无关,但其原动力却来自性欲力力量的人类活动。弗洛伊德所描述之升华活动,主要为艺术活动与智识探究。

若欲力转而趋向与性无关的新目标,并针对受到社会价值重视的对象,则称之为升华的欲力。

替代物

见:替代形成

多元决定

指一个无意识形成(物)——症状、梦等——起因自众多决定因素。这可由两个非常不同的意义来理解:

a) 上述的形成(物)是数个原因的结果,而单一原因不足以将之说明;

b) 这形成(物)起因自多重的无意识成分,后者可组织成不同的意义序列。

这些序列在某个诠释层面上各自具有其一致性。这第二种意义最被普遍接受。

多元诠释

在讨论梦时弗洛伊德数度使用的词汇,用以指称继一个先前的有条理、且表面上彻底诠释之后所得出的一种诠释。多元诠释根本的存在理由为多元决定。

多重投资

对已被投资的表象、知觉等所附加的补充投资。该词特别应用于弗洛伊德意识理论架构中之注意力过程。

超我

弗洛伊德在第二精神装置理论架构中所描述的人格审级之一:其角色可被视为自我的审判者、检禁者。弗洛伊德认为,超我的功能在于道德意识、自我观察、理想物之形成。

传统上,超我被定义为伊底帕斯情结的继承者;其构成是透过内在化双亲之禁止与坚持要求。

某些精神分析师将超我的形成上溯至更早的时期,他们或认为此一审级在各个前伊底帕斯期即已开始作用(梅兰尼·克莱因[Melanie Klein]),或至少找出一些构成超我前身之非常早期的行为与心理机制(如,格鲁弗[Glover]、史必兹[Spitz])。

记忆象征

弗洛伊德在早期著作中,经常用于形容歇斯底里症状的词汇。

象征

贾克·拉岗(Jacques Lacan)引进的词汇(以阳性名词形式使用)。他在精神分析场域中区分三个主要分域:象征、想象与真实。象征指称精神分析所涉之现象范畴,因这些现象犹如一种语言般被结构。该词亦涉及以下观念:治疗有效性的原动力在于话语之奠基性特征。

象征法

A) 就广义而言,无意义的意念、冲突或欲望间接显像化的再现模式。就此意义而言,所有替代形成(物)在精神分析中都可被视为象征的。

B) 在狭义下,主要借由象征与无意识被象征物之间关系的恒定所凸显之再现模式;此种恒定不仅出现在同一个体中或是个体之间,也出现在非常多样的范围(神话、宗教、民宿、语言等)、以及彼此差距甚远的文化领域之中。

系统

见:审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