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词汇:G/H

生殖器爱

在当代精神分析语言中,该词经常用于指称主体在心性发展完备时所达到的爱恋形式;这意味着主体不仅进入生殖阶段,而且已跨越伊底帕斯情结。

院育症

从何内·史必兹(Rene Spitz)的研究之后,该词指称幼儿(出生后18个月内)由于长期居留在与母亲完全隔绝的托儿机构内而引起的所有身、心方面之错乱。

歇斯底里

指临床病情十分多样化的一种神经症类别。其中,两种最确立的症状形式为:转换型歇斯底里——精神冲突象征地表现在最多样、最高峰期(如戏剧化的情绪危象)或最持久(如麻木、歇斯底里麻痹、咽喉哽结感等)的身体症状上;以及焦虑型歇斯底里——焦虑大致稳定固着于某些外在对象上(如恐惧症)。

由于弗洛伊德在转换型歇斯底里上发现一些重要的病因-病理特征,精神分析才得以将表现于人格组织与存在模式上的许多不同临床病情——即使未出现恐惧症症状及明显的转换现象——均归属于同一种歇斯底里结构。

歇斯底里的特殊性在于,伊底帕斯冲突——主要作用于阳具与口唇力比多范围——萌发时,某类型认同及某些机制(尤其是抑制,经常特别明显)取得压倒性地位。

焦虑型歇斯底里

弗洛伊德引进的词汇,用以隔离出一种主要症状为恐惧的神经症,并凸显其与转换型歇斯底里结构上的类似性。

转换型歇斯底里

指具有优势的转换症状特征之歇斯底里形式。

防御型歇斯底里

弗洛伊德于1894-95年区分出的歇斯底里类型,以别于其他两种类型:类催眠型歇斯底里及滞留型歇斯底里。

其特点在于主体以防御活动对抗可能引起不快情感的表象。

在体认到所有的歇斯底里中都有防御运作之后,弗洛伊德便不再使用防御型歇斯底里一词及其假设之区分。

滞留型歇斯底里

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Breuer)于1894-95年间共同区分出的歇斯底里形式,有别于另外两种类型:类催眠型歇斯底里与防御型歇斯底里。

其病原特征为:情感——特别是外在不利情境的作用下——无法被弥除反应。

类催眠型歇斯底里

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Breuer)于1894-95年间使用的词汇:指起因于类催眠状态之歇斯底里形式;主体无法将出现于此状态中的表象整合入个人本身及其历史。这些表象因此形成可能造成病变效应之分离的、无意识的精神群。

创伤型歇斯底里

夏柯(Charcot)所描述的歇斯底里类型:紧随身体创伤之后——通常经过一段潜伏时间——出现身体症状,尤其是麻痹;但却无法以此创伤解释症状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