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词汇:A

弥除反应

指情绪的卸载,透过这种卸载,主体摆脱附着在创伤事件记忆之上的情感,以便使记忆不成为或不停留在病原状态。弥除反应可以在精神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在催眠状态之下——被引起,并产生净化效应,但也可能在最初的创伤之后一段长短不一的期间内自行发生。

禁欲规则

指分析治疗的规则。据此规则,治疗的进行必须尽可能避免让病患找到足以取代其症状的替代性满足。对分析师而言,这意味以下的守则:拒绝满足病患的要求,以及拒绝实际地充当病患企图加之于其身的角色。对于某些病例以及治疗的某些时刻,禁欲规则会在有关主体重复行为的命令中凸显,这些重复行为阻扰回忆与加工的工作。

欲望的实现

指一种心理形成,其中欲望被想象地呈现为犹如已达成。所有无意识的产物(梦、症状、尤其是幻想)都是欲望的实现,欲望在当中以不同程度伪装过的形式表达出来。

失误行为

指行为并没有达到其明确想要达成的结果,而被其他结果所取代。我们所指称的失误行为,并非全指口语上、记忆上及行为上的失误,而是指习惯上应可顺利达成却失败的行为,并且主体倾向将失败归究于只是不小心或偶然。

弗洛伊德指出,失误行为如同症状一样,是主体的意识意向与被抑制物之间的妥协形成(物)。

行动化

在精神分析中,该词指称某些经常具有冲动特质的行动。此特质相对地与主体习惯性动机系统脱节,且相对地可于主体活动过程中被隔离。这些行动经常以一种自我侵略或侵略他人的形式出现。精神分析师将行动化的突然出现,视为被抑制物浮现的标记。出现在分析过程中(无论是否在分析场景内)的行动化,必须经由与传会的关联来了解,并且它通常被视为一个想彻底误认传会的意图。

特定行动

弗洛伊德在某些早期的论文中,使用该词指称为解除生理需求造成的内在紧张所需的全部过程:包括适当外力的介入,以及生命体为使此行动得以完成之所有预先形成的反应。

主动性/被动性

指精神活动中的基本对立偶之一。主动性/被动性的对立,是某些特定类型的欲力目的所具有的特征。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主动性-被动性的对立首先出现,之后这组概念才并入了后期的阳具拥有/阉割及男性/女性的对立。

情感

精神分析沿用自德国心理学术语的词汇。它包含所有的情感状态,无论是痛苦的或愉悦的,模糊的或清楚的,无论其表现方式是大量的卸载或寻常的情绪。依据弗洛伊德,所有的欲力都表现在情感及表象这两个层面上。而情感是欲力能量及其增减变化之质的表现。

侵略性

指一种倾向或整体倾向,实现为真实的或幻想性的各种伤害、摧毁、强迫、羞辱他人等举止。除了破坏和暴力的运动行动之外,侵略性亦有其形态;所有的举止——无论是负面的(如拒绝提供协助)或正面的,象征的(如讽刺)或实际去行动——都能够像侵略一样地运作。精神分析指出,侵略性在主体发展上作用得非常早,而且强调其与性有混合或分离的复杂关连,因此愈来愈重视侵略性的观念。企图由死亡欲力的概念中为侵略性找到一个唯一、根本的欲力基质,更使侵略性在观念的演进上达到顶峰。

他者情欲

该词汇有时被用来作为自体情欲的对立词:借由外在对象取得满足的性活动。

自我变异

在各个阶段防御性冲突的过程中,自我获得的所有限制与时序错乱的态度,而且,对于自我适应的可能性来说,这些限制与态度对其造成不利的回响。

矛盾双重性

在对同一个对象的关系中,同时存在相互对立的倾向、态度及感觉——特别是爱与恨。

矛盾双重性的、前矛盾双重性的、后矛盾双重性的

卡尔·亚伯拉罕(Karl Abraham)所提出的词汇,用来修饰——由对对象的关系的观点而言——力比多阶段的演化。口唇阶段在其第一期(吸吮)是前矛盾双重性的;矛盾双重性则出现于口唇阶段第二期(啃啮),于肛门阶段达到顶点,持续到阳具阶段,一直到潜伏期以及生殖器对象爱的建立之后才会消失。

幼儿失忆

指一种失忆,其范围大致涵盖生命初期几年内的事件。弗洛伊德并不认为这是幼儿缺乏存录印象之机能能力的效应。它是由于对儿童性(sexualite infantile)的抑制所造成的,且扩及到几乎全部的童年事件。幼儿失忆涵盖范围的时间界限为伊底帕斯情结衰退及进入潜伏期时。

依附的[依赖的]

见:依附与依附型对象选择。

依附型抑郁[依赖型抑郁]

何内·史必兹(Rene Spitz)创造的词汇,指一些临床上类似成人抑郁的儿童障碍。此障碍会逐渐出现在生命初期与母亲维持至少六个月正常关系,但之后却失去她的儿童身上。

玄义诠释

西伯尔(Silberer)使用的词汇:指对于象征形成(物)(神话、梦等)的一种诠释模式,它阐释这些形成(物)普遍的道德意涵。玄义诠释对立于分析诠释:前者将象征导向一些“崇高理想”,后者则将象征化约成各别的与性的内容。

教学分析

有志从事精神分析职业者所遵循的精神分析,该分析并且构成其养成教育的主要部分。

直接分析

罗森(J.N.Rosen)提倡之精神病的分析式精神治疗法。直接分析的名称来自于它提供给病人的“直接诠释”,其特征如下:

a) 针对主体所表达的无意识内容,无论是否透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表情、姿态、手势、举止);
b) 不要求对抗拒进行分析;
c) 不必然透过联想序列的中介。

这个治疗方法,还包含一系列用来建立“无意识对无意识”紧密情感关系的技术程序。在此关系中,治疗者“对病人而言,必须成为一位不断地给予、庇护的母亲的形象”。

自发性焦虑

指主体每当处于创伤情境时——即承受一股无法控制之内源或外源刺激的汇流——的反应。对弗洛伊德而言,自发性焦虑对立于焦虑讯号。

对真实危险的焦虑

弗洛伊德在其第二焦虑理论的架构下所使用的词汇(Realangst):主体在面对一个对其构成真实威胁的外在危险时所产生的焦虑。

(回溯性)取消

主体借以竭力促使过去的思维、话语、姿势、动作不曾发生的心理机制;为此他使用一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思维或行为。
此处所涉及的是特别构成强迫[观念]型神经症特征的一种带有“魔法”样态的强制力。

丧失性欲

厄尼斯特·琼斯(Ernest Jones)首先使用的词汇,指性欲的消失。根据琼斯,丧失性欲对两性而言都是一种比阉割恐惧更为根本之恐惧的对象。

精神装置

该词强调弗洛伊德理论所归诸于精神的某些特征:其传送及转化特定能量的能力,以及其差异化为多个系统或审级。

后遗性,后遗的,后遗地

弗洛伊德在有关精神时间性及因果关系的概念上经常使用的词汇。指以前的经验、印象、记忆痕迹,后来将会依据新的经验,以及因为进入另一阶段的发展,而被重塑。如此一来,它们会同时被赋予一个新的意义以及一种精神效力。

联想

借自联想论的词汇,指介于两个或多个精神元素间的全部连结,其系列构成联想链。

有时该词用来指称以此方式联想的元素。在治疗上指的是后面这个意义。比如当我们说“某个梦的联想”时,指的是在主体的言谈中与此梦有联想连接之物。推到极致,“联想”一词指在一场精神分析中所有以言语表达出之材料。

(同等地)浮现的注意力

依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析师应当以此方式倾听被分析者:他不应先验地偏重被分析者言谈中的任何部分,这意味着分析师应尽可能让自身的无意识活动自由运作,且悬置那些习惯左右其注意力的动机。这种技术性建议相互对应于提议给被分析者的自由联想规则。

自我分析

一种借由某些精神分析方法的程序——自由联想、梦的解析、举止的诠释等——并且,大致系统性自己对自己的探究。

自体情欲

A) 广义而言,指主体仅借由自己身体而无外在对象来获得满足之性行为的特征。在这个意义上,自慰可称为一种自体性欲行为。

B) 就较特定的意义而言,指一种早发的儿童性行为之特征。透过此行为,一股连结于某器官运作或某动情带刺激的部分欲力就地获得满足,即:

  1. 不借助外在对象;
  2. 不涉及统一的身体影像,亦不涉及作为自恋特征的自我雏形。

自塑/他塑

这组词汇用于形容反应或适应的两种类型。前一类型在于生命体独自的修正,后一类型则是周围环境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