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的形式礼拜仪式

丰盛

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OBJECTS)的包围。

丰盛与全套商品

在丰盛的最基本的而意义最为深刻的形式——堆积之外,物以全套货整套的形式组成

杂货店

我们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这样一种境地。所有的活动都以相同的组合方式束缚,满足的脉络被提前一小时一小时地勾画了出来。

帕尔利二号

在这里,我们处在作为日常生活的整个组织、完全一致的消费场所。在这里,一切都容易捕获和超越。抽象的“幸福”的半透明性是由解决压力的唯一办法所确定的。扩大到商业中心和未来城市规模的杂货店,是每一个现实生活、每一个社会客观生活的升华物。这里废除的不仅是工作和钱,而且是季节——最终一致了的循环本身成了遥远的残迹!工作、娱乐、自然和文化,所有这些过去零零散散,在现实生活中,在古老的无政府城市里,滋生出的复杂和焦虑的东西,所有这些被分裂、相互之间无法缩减的活动——所有这一切最终被混杂、搅拌、调节并一致地展现在同一次连续的购物和小仙之中。

消费的神奇地位

消费中受过圣迹显示的人也布置了一套模拟物、一套具有幸福特征的标志,然后期待着(一位道德主义者很失望地说)幸福的降临。

其强烈的期盼使得日常生活的平庸得以延续。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的益处并不是作为工作或生产过程的结合,而是作为奇迹来体验的。

货船的神话

消费材料于是充当了骗术,而不是充当劳动产品。更进一步地说,丰富的资料一旦与客观定义相分离,便被视为一种自然的恩赐,视为天上掉下来的好处。

即使丰盛成了司空见惯的事,它仍旧作为日常的奇迹来体验,因为它不是表现为生产出来的、抢夺而来的、征服而来的、经过历史的和社会的努力而得来的东西,而是表现为在有益的神话恳求下所赠予的东西。我们是其合法的继承人:技术、进步、发展(la Technique,le Progres,la Croissance),等等。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社会,客观上首先绝对是一个生产社会,一个生产范畴,一个政治经济战略的地点。而是说消费范畴混杂其中,即符号控制的范畴混杂其中。

灾难的完美诱惑

使用符号的做法总是存在着矛盾的心绪,其作用总是牟取。牟取这个词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先让符号(力量、现实的东西、幸福,等等)出现,然后再攫取;二是先提出某事,然后再加以否定与击退。人们知道,神话的神奇思想就在于牟取变化和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片、新闻和信息的普遍消费也在于牟取现实符号中的现实,在于牟取变化符号中的历史,等等。

使消费社会带上特点的,是大众交际中社会新闻所具有的普遍性。所有政治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信息,都是以既微不足道又无比神奇的相同形式,从不同的社会新闻中获取的。它整个地被加以现实化,也就是说,用戏剧性的方式加以戏剧化——以及整个地加以非现实化,通过交际的中项产生距离,而且缩减为符号。因此,不同社会新闻并不是其他范畴中的一种,而是我们神器思想中的、神话中的主要范畴。

所见到的、拍上电视的、录进录音带的事实真相,指我并不在场,但却是最真实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实。换句话说,就是实际不存在但又偏偏存在的事实。再换句话说,就是幻影

我们从大众交流中获得的不是现实,而是对现实所产生的眩晕

因此,我们在符号的掩护下并在否定真相的情况下生活着。

好奇心与缺乏了解,指面对真相所产生的同一个整体行为,是大众交流实践普及和系统化了的行为。因此,这也是我们这个“消费社会”的特点:在空洞地、大量地了解符号的基础上,否定真相。

作为封闭(Verborgenheit)的日常生活,没有世界的幻影,没有参与世界的不在场证明,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它需要这种超越所产生的一些形象和符号。我们已经发现,它的宁静需要对现实与历史产生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它的宁静需要永久性地被消费暴力来维系。这就是它自身的猥琐之处。它喜欢事件与暴力,条件是只要后者充当它的同室战友。

大众传媒戏剧性的夸张(社会新闻或灾难被视为所有消息的常见类别)就在于此:想要解决清教徒的道德与享乐主义者的道德之间的矛盾,这种个人范畴的宁静必须想被剥夺的价值一样,经常受到灾难命运的威胁与环抱。只有外部世界的暴力和不仁道,安全就会如此被更进一步加以认识(享乐经济中),就会时时刻刻觉得如此被选择是不无道理的(在拯救的道德经济中)。……命定性就是这样处处被暗示和表示,其目的正是为了使平庸得到满足并得到宽恕。

增长的恶性循环

集体开支与重新分配

危害

增长的计算或国民生产总值的神话

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