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压力思维

什么是积极压力思维?

积极压力思维/压力增强型心态(stress-is-enhancing mindset)[1] 是指个人认为压力会带来积极影响的一种心态或信念。与之相对的是消极压力思维/压力削弱型心态(stress-is-debilitating mindset),即个人认为压力会带来负面影响。

具体来说,积极压力思维意味着个人的主要动机是接受并利用压力来实现积极的结果,而不是试图避免或管理压力本身。这种心态与个人在压力下的生理反应和动机状态有关,通常会导致个人保持最佳的唤醒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带来的需求和目标。

相比之下,消极压力思维会导致个人过度或不足激活,从而采取一些无效的应对行为,如回避、抑郁情绪等,从而影响长期的健康和绩效。

总之,积极压力思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认为压力可以带来好处,并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而消极压力思维则倾向于认为压力是有害的,需要避免或管理。

什么是压力?

压力(stress) 可以被定义为个人在面临目标相关的逆境时的体验。

压力会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包括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撤离,以及垂体-肾上腺轴的活跃。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种应激反应可以提高生理和心理功能,帮助个人应对眼前的需求和挑战,从而提高生存机会。这种“良性”的压力被称为 “积极压力”(eustress)

然而,压力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心脏病、癌症、肝病、肺疾病、自杀等健康问题。压力还可能引发认知障碍、抑郁和其他精神疾病,以及攻击性和人际冲突。这种“有害”的压力被称为“负性压力”。

总之,压力是一个双刃剑,既可能带来积极的影响,促进个人的学习、成长和表现,也可能导致身心健康的恶化。这种矛盾构成了“压力悖论”。

什么是压力源?

压力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相关的逆境。 当个人在追求目标时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就会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促进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但也可能导致健康和绩效的恶化。

  2. 工作压力。 工作中的需求和任务可能会给个人带来压力,但适度的压力也可能激发个人主动学习新技能以应对工作需求。

  3. 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个人在生活中遇到重大事件,如疾病、人际关系问题等,也可能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导致负面影响,但也可能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4. 个人对压力的认知和态度。 个人对压力的看法和态度,即“压力心智模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压力源。如果个人认为压力是负面的,则更容易受到压力的伤害;而如果个人认为压力是积极的,则可能从中获得收益。

总之,压力源可以来自于个人的目标追求、工作需求、生活事件,以及个人对压力的认知和态度等方面。压力的影响是双向的,既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也可能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如何培养和利用积极压力思维?

  1. 改变对压力的认知和态度。 压力心态是决定压力是否有益或有害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改变对压力的看法,从“压力是有害的”转变为“压力是有益的”,可以培养压力增强型心态。

  2. 主动接纳和利用压力。 当人们持有积极压力思维时,他们更倾向于采取主动的行动来应对压力,而不是回避或管理压力。这种主动接纳和利用压力的方式有助于发挥压力的积极作用。

  3. 调节生理反应。 积极压力心态与更适应性的皮质醇反应模式相关,能够帮助个人达到最佳的生理唤醒水平,从而提高工作表现。因此,培养积极压力思维可能有助于调节生理反应,从而更好地利用压力。

  4. 主动寻求反馈。 持有积极压力思维的个人更愿意主动寻求反馈,这有助于个人成长和未来的绩效提升。因此,培养积极压力思维可以促进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行为。

总之,通过改变对压力的认知和态度、主动接纳和利用压力、调节生理反应、主动寻求反馈等方式,可以培养和利用积极压力思维,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提高个人健康和绩效。


  1. J Pers Soc Psychol
    . 2013 Apr;104(4):716-33. doi: 10.1037/a0031201. Epub 2013 Feb 25.
    Rethinking stress: the role of mindsets in determining the stress response
    Alia J Crum 1, Peter Salovey, Shawn Achor
    Affiliations Expand
    PMID: 23437923 DOI: 10.1037/a003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