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底层:对低社会等级者的人际忽视及其理论解释
请弄明白,别人看不见我,那只是因为他们不愿看见我。——《看不见的人(Invisble Man)》
本文整理自《看不见的底层:人们为何选择无视低阶层者?》,原文来自《看不见的底层: 对低社会等级者的人际忽视及其理论解释》
何为人际忽视?
在人际互动中,人际忽视表现为一种隐形的人际贬低与排斥。相比于显性的负面关注,人际忽视在形式上更为隐蔽,但它同样容易让人觉察,并且甚至更伤人(O’Reilly et al.,2014)。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际忽视现象与关注对象的社会等级(social hierarchy)信息密切相关。相对于高社会等级对象,人们更容易忽视低社会等级对象(Brown-lannuzzi et al.,2014)。
社会等级 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某种有价值的社会维度上的隐式或显式的等级顺序,低社会等级者(如低权力、低地位低阶层、女性和少数族裔等)占有和可获得的经济与社会资源显著低于高社会等级者(如高权力、高低位、高阶层、男性和多数族裔等)。
低社会等级者为何更容易受到人际忽视?
1.社会文化机制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们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塑造着对不同社会等级的认知。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通过塑造文化、习俗、道德观念,形成一个不利于低社会等级者发展的环境,并形成将社会不平等合理化的观念,最终这些观念内化为个人信念,使得人们更容易忽视低社会等级者。
2.地位假说
该假说认为,地位 代表受到他人尊重、钦佩和自愿顺从的程度(Magee&Galinsky,2008),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能够为个体和群体带来诸多益处。
对地位的追求是人类的基本动机,高地位者因具有潜在人际价值和收益,得到更多关注,而低地位者则因缺乏人际价值,容易被忽视。
3.目标可供性控制理论
该理论从机会和威胁两个维度完整解释了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对他人的人际关注特点。
- 当个体认为人际对象有利于促进自我目标(高机会且低威胁)时,人们就会对其进行积极正性关注;
- 当人际对象被视为妨碍自我目标(低机会且高威胁)时,个体则易表现出显性的敌意与排斥等负性关注;
- 而当人际对象被感知既不促进也不阻碍自我目标(低机会且低威胁)时,就会遭遇隐性的忽视与冷漠等负向关注;
- 而低社会等级者被评估与个体当前目标无关时(既无法提供机会又不会带来威胁),他们就容易遭遇人际忽视。

4.交叉隐形理论
该理论认为,相比只有单一从属群体成员身份的个体,那些有多重从属身份的个体在所处社群以及主流社会中会更容易经历人际忽视。
具体来说,在主流社会文化中,男性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和异性恋中心主义等作为主导意识形态,赋予了优势群体(如男性、白人和异性恋等)以霸权地位,将他们的观点和经验定义为社会标准,使得具有交叉从属群体身份的个体被定义为其身份群体的非原型成员。
相比原型群体成员,这些非原型成员更可能被边缘化。 以往有研究发现,相对于黑人男性、白人男性和女性这些具有一或多个优势身份的群体,被试者往往更难记住黑人女性的脸,并且在小组讨论中更容易忽视她们的贡献。
小结
人际忽视不仅让低社会等级者产生羞愧、焦虑及悲伤等负面情绪,还会限制他们的社会参与和社会流动性,进一步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形成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剧社会不平等。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在社会和个人层面共同努力。
- 从社会层面而言,需要将社会平等观念融入文化环境,成为大众自动化认知的一部分;
- 从个人层面而言,需要提高个体的公正意识,通过正念培养,增加对他人不文明行为的觉察。
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被看见,被重视,使社会更温暖、更包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为社会的公平与包容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