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准确性
本文整理自《Ta竟是这样看我的!丨元准确性》
元准确性的定义
识别他人对自己(或第三方)看法的准确性,叫做元准确性。(斜体为内容补充,参考《Metaperception&Meta-Accuracy》)
良好的元准确性在人际交往、自我成长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元准确性的作用
-
元准确性影响人们的自信心:通常情况下,自我元准确性较高的人更为自信。反之,越是自认为不太能发觉他人态度,也就越容易出现不自信的情况。
-
良好的元准确性对成功的自我表现、优越的人际关系有显著的影响:元准确性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应该追求哪些关系,应该避免哪些关系。
-
了解人们是如何感知他人个性的,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我认识。
影响元准确性的因素
-
熟识程度:熟人之间的元准确性基本较高。熟识程度对元准确性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即使两个人是初次见面,只进行过有限的交流,也能达到较高的元准确性。
-
积极印象:带有明显情绪表达的积极印象,似乎更有助于提高元准确性。
- 假说一:在社交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更乐意得到他人的夸赞和尊敬,而不喜欢得到负面评价。因此,潜意识中就会更加敏感地“捕捉”到积极的反馈而忽略掉消极评价。
- 假说二:人们倾向于对人际交往之中抱有积极幻想,进而影响到对他人态度的感知。
怎样提高自己的元准确性
- 提高自我认知
如果你默认别人眼中你的形象和自己认为自己的形象是一致的,这种默认有很高的概率是对的。所以,提高自己的自我认知能力,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也就能更准确地理解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 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两个部分。
- 自我观察主要侧重对自己的思想、感知、意向等方面的认识。
- 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以及人格特征的判断。
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人们对“我”的理解,同时我们也在此基础上去理解他人眼中的“我”。
- 善用反馈与自我观察
社交时,对方的语气、态度、表情等信息都是我们判断对方态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情绪由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三个部分所构成。其中外部表现是最容易被观察到的。
通过对社交对象的仔细观察,可以判断对方行为所代表的情绪意义,进而校正对对方心目中自身形象的判断。
- 灵活的社交
人的认知风格具有独特性,在社会交往中,灵活采用不同的技巧去观察、用不同的方式去结交不同熟识程度、不同性格特点的人(比如,把握好不同性格的人所能接受的热情程度),或许能从对方的反应中读出更多的信息,提升对自我形象的了解程度。
写在最后
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更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认可我们,当察觉到他人的排斥和否定,如果我们确实没有做错什么,不妨洒脱一点,一笑而过。